首页 > 江苏妇女网 > 女主角

她们为成长“引路” 为梦想“筑路”

标签:女主角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周韵曦 高亚菲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了给毕业生找到一个“好归宿”,给国家培养一个“好苗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们争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用匠心扛起育人重担,在工作中精心为地方引才、学生尽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尽心竭力。在他们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学生找准人生目标,在广阔天地中尽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近3位就业指导教师,倾听她们如何自觉担负教书育人的使命,如何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如何托举起祖国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向所有扎根大江南北、奉献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浙江农林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管宣丰敏

埋下“生涯种子”绽放“青春之花”

学生向宣丰敏咨询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周韵曦

几天前,顺利考取温州市选调生的浙江农林大学2023届毕业生吴义瑞已启程奔赴基层,开启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说到自己的这一人生选择,吴义瑞将感激之情一股脑儿地倾泻给了浙江农林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管宣丰敏老师。“宣老师在生涯规划领域非常有经验,她结合我的个人情况为我详细分析了选择利弊,让我受益良多。正是在她的不断鼓励下,我更加坚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将生涯规划理念厚植学生心间,激发其内在就业动力。”这是宣丰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2年,宣丰敏进入校学生处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21年来,她刻苦钻研业务,坚持管理和服务相结合,见证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择业标准、就业去向的快速变迁,这更让她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互联网时代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有新出路。”围绕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鲜明独特、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等特点,宣丰敏带领同事整理、构建了全校师生的信息数据库,梳理出高频事项、主体服务等清单。2018年,一个智能化就业“云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学生们实现了“办事、审批一次也不用跑”。

紧接着,她又推动“云上就业”,通过“宣姐说就业”抖音号、就业中心公众号、EPA就协公众号、就业信息共享群等网上载体,生动宣传就业操作实务。

“未来发展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去了基层我们的发展空间是怎样的?”“在基层该如何跟群众沟通?”学生有问、宣姐必答。2019年,宣丰敏自发创办“宣姐说就业”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咨询工作室,组建90名校内外专家担任导师,分阶段、长链条、全覆盖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个体咨询、“简历门诊”等8600余人次,针对性解决了学生生涯迷茫、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

已毕业3年的浙江农林大学汉语言文学2020届毕业生蒲锦卿依旧对学校所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印象深刻。他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回忆道,“‘云平台’持续发布的招聘要求对我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让我在毕业时有足够的能力和底气去应聘一些‘大厂’;比起传统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宣姐说’更加通俗易懂、要言不烦,帮助我更快找准最佳职业契合点。”

对于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来说,“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可为”。着眼当下,农林业领域就业前景乐观。但如何让年轻人“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是个现实难题。为引导毕业生们扎根基层,干得好且留得住,宣丰敏立足生涯发展视角,不断发挥组织效能、创新工作机制。

“在基层一线这个‘磨刀石’上了解世情国情、提升专业技能,大有作为,正当其时!”课堂上,宣丰敏始终坚持价值引领。“面向大一新生,我会积极传达国家利好政策,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群体,我就经常鼓励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到基层、一线去。”宣丰敏告诉记者。

聚焦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动力不足、渠道不畅、服务保障不力等问题,宣丰敏连续10余年利用寒暑假以“走出去”“请进来”“云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走访调研各省市地区基层大学生的待遇、晋升情况,并统筹校内外资源,常态化开展招聘直通车、人才专项对接会、职场体验行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地方引才、学生尽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宣丰敏在学生们心中埋下的那一颗颗“生涯种子”,正不断“破土发芽”,绽放“青春之花”。


山东青岛大学学生处学生生涯发展中心主任李莹

最理想的规划是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的结合

李莹参加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职等你来”大型就业促进融媒体节目。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亚菲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山东青岛大学学生处学生生涯发展中心主任李莹以身作则践行着这句话。

“按计划我原本该是一名地理老师。”李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李莹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去了南京师范大学,但她后来发现,比起研究专业地理知识,她更爱跟学生们打交道。在李莹眼中,教师是崇高而伟大的职业,“看到学生成长,我会产生极大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她在这条自己热爱的教师路上一路向前,就业指导工作一干就是17年。

从2006年做辅导员开始,李莹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面对低年级学生,李莹为他们主动分析往届毕业生的数据,等到带毕业生时,她又收集招聘信息举办院级专场招聘会。在她的指导下,2010届和2011届两届本科生的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都是历史新高。

李莹的就业指导集中在自我认知、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决策、简历指导和面试模拟六个方面,正好与学生的主要就业困惑相对应。每当大一新生开始生涯规划课程时,李莹都会在第一讲中就告诉学生:“最理想的规划就是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她认为,就业指导要把立德树人、就业育人理念融合在课程设计、活动策划和咨询指导中,要以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去引导学生。

在李莹看来,就业指导课程不是枯燥空泛的理论,她经常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把60人左右的小班分成几组,每组抽取一个榜样人物,如袁隆平、王亚平等典型人物。学生们自己去了解所抽到的典型人物事迹,然后分组分析典型人物对自己有哪些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们去感受最理想的规划是不是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

在不断尝试和积累下,李莹负责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2022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课程结束后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都在99%以上。

课程之外,李莹还指导学生参加生涯规划大赛,并连续两届获得省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就业指导工作有难点,但给她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李莹说,每当看到学生在经过指导后变得不再迷茫,依靠行动最终找到理想工作时,她都深感欣慰。

一名大四毕业生找到工作后,兴奋地来跟李莹说:“李老师,之前参加您组织的讨论模拟面试,对我太有帮助了,让我顺利通过了企业面试!我也会跟学弟学妹们说,一定要多参加生涯发展中心组织的活动。”

李莹说:“未来的路还很长,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但只要继续为了学生去耕耘这份事业,我的眼里就会有光。”


昆明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洪云

选对适合自己的赛道更重要

洪云(左)给学生做就业指导。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亚菲

“学生感觉到被信任,他才会有力量,才会自我引导和自我开发。”这是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洪云专业从事学生就业指导14年所得出的深刻体会。

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洪云能清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所面临的时代更加复杂。“这对老师而言是更大的挑战。”对此,洪云认为必须先行一步,“老师要更主动地体察到这种变化,去引导学生。”

洪云在教学上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分别构建了“行业中心论”的方法论和“课程+实践活动+个体咨询”的全方位就业教育体系,为云南省就业教育打造样板示范。她坚持发挥“头雁效应”,不断做好理论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为基层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粗略算来,从2009年专职做就业指导到现在,洪云已经深入辅导过2万多名学生,辐射影响20万毕业生。

洪云介绍,云南昆明理工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学分。“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希望的一个教育方式,就是他作为单独的个体被看见,这是前所未有的。”

面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洪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太少。遇到这样的学生,她就会鼓励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进行“职业生涯访谈”,用访问的方式让学生去接触真正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通常这样操作下来,学生基本就能聚焦职业选择,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洪云每年会收集50余个生涯案例提供给有相似经历的咨询者,供其他学生借鉴。此外,她还会全方位提供环境支持和情绪支持,如以标兵或者就业先锋的方式给予鼓励,在团体辅导和咨询时无条件信任学生。

面对近几年一些毕业生选择考公和考研,洪云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走这样的路。她在就业指导中会特别鼓励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去挑战职场,选对适合自己的赛道更重要。

几年前,一名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不想从事本专业工作,在老师的鼓励下,他遵从初心选择做了一名独立摄影师。如今,这名同学已经是全国尼康Top10的讲师,“他后来告诉我,是老师的职业生涯理念重塑了他的生命。”洪云欣慰地说。

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洪云心中就更加增添了做好基层就业指导工作的动力。多年来,她组织开展“基层就业梦想”“我的基层就业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近30次,编写就业案例280余个,直接指导或促成5000多名学生在基层发光发热。

面对毕业生对求职、职业规划所抱有的复杂情绪,洪云总会说:“始终保持学习、迭代和成长的人,能差到哪儿去?这些永远是职场赛道所需要的。”在她看来,年轻人就要有“没什么大不了”的勇气,只要不断成长,不断奋斗,总能找到目标,实现自身价值。


  • 分享:
  • 编辑:肖睿     2023-09-08

评论

0/150